「醫師,我吃藥三個月了,為什麼晚上還是要爬起來尿三次?」診間裡,65歲的陳先生滿臉無奈。攝護腺肥大藥物治療就像「調節水龍頭」,需要對症下藥+耐心調整。今天用一張表格、三個原則,帶你看懂藥物治療的科學策略!
藥物治療的兩大主力軍
攝護腺肥大藥物主要針對「放鬆尿道」與「縮小腺體」,不同機轉需搭配使用:
藥物類型 | α阻斷劑(如Tamsulosin) | 5α還原酶抑制劑(如Dutasteride) |
---|---|---|
作用 | 放鬆尿道肌肉,快速改善尿流 | 抑制荷爾蒙,長期縮小攝護腺體積 |
見效時間 | 3-7天 | 3-6個月 |
適合對象 | 輕中度症狀、需快速緩解者 | 腺體>40c.c.、預防急性尿滯留 |
常見副作用 | 頭暈、姿勢性低血壓 | 性慾降低、射精量減少 |
王牌優勢 | 睡前服用可改善夜尿 | 降低未來手術需求達50% |
陳先生的治療故事
陳先生初次就診時攝護腺已達60c.c.,尿流速僅9ml/s(正常>20ml/s)。醫師開立「α阻斷劑+5α還原酶抑制劑」組合:
第一週:夜尿從4次減為2次,但白天有輕微頭暈。
第一個月:調整劑量後頭暈消失,排尿時間縮短30%。
第六個月:超音波顯示腺體縮至50c.c.,尿流速提升至13ml/s。
「雖然還沒完全正常,但至少能一覺到天亮了!」陳先生笑著說。
藥物治療三大黃金原則
🔑 原則1:混搭使用效果加乘
最佳拍檔:α阻斷劑(短期改善)+5α還原酶抑制劑(長期控制)。
科學證據:合併治療5年,急性尿滯留風險降低67%(單用α阻斷劑僅34%)。
🔑 原則2:副作用可調可控
頭暈應對:改在睡前服藥,起床時放慢動作。
性功能影響:新一代藥物(如Silodosin)患者較常出現射精障礙。
定期監測:驗PSA、肝功能,確保用藥安全。
🔑 原則3:不是吃一輩子!停藥時機看指標
可考慮停藥:腺體縮小至30c.c.以下+殘尿<50c.c.+症狀評分<7分。
絕不停藥:曾發生急性尿滯留、腎功能受損、膀胱結石病史者。
何時該考慮手術?藥物治療的極限
即使規則服藥,若出現以下狀況,代表「水龍頭已鏽死」,需升級治療:
🔴 藥物失效:治療1年後症狀評分未降>30%
🔴 併發症連發:反覆血尿 / 泌尿道感染、膀胱結石、腎水腫、腎功能受損
🔴 生活品質崩壞:夜尿>3次且合併憂鬱傾向
陳先生的覺悟:
治療2年後,他的殘尿量仍達150c.c.,最終選擇「雷射攝護腺剜除手術」,術後排尿流速恢復18ml/s。「早點手術或許能少受兩年苦!」他感慨道。
醫師的真心建議
別當網路藥師:自行停藥或加量可能引發低血壓危象。
給藥物時間發揮:5α還原酶抑制劑需連續服用6個月才見效。
定期追蹤不能省:每年應做超音波與尿流速檢查,評估治療效果。
藥物治療的未來新星
▸ 磷酸二酯酶-5 抑制劑:如 Tadalafil (犀利士),對攝護腺和勃起功能障礙均有效。
▸ 植物複方製劑(如鋸棕櫚萃取物):適合輕症患者,但療效較弱。
▸ 每日一錠複方藥:結合兩種機轉,提升服藥順從性。
總結:藥物是工具,不是仙丹!
攝護腺肥大治療如同「跑馬拉松」,需醫師與患者共同擬定策略。藥物能緩解症狀,但無法逆轉結構性阻塞。若服藥後生活品質仍不達標,別猶豫,及早討論手術選項才是上策!
「吃藥是為了活得更好,不是為了逃避治療!」
重要提醒:α阻斷劑可能與威而鋼等壯陽藥會有交互作用,服用前務必告知醫師用藥史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