泌尿科團隊給患者的貼心提醒
接受攝護腺手術(如雷射手術或傳統電刀切除術)後,多數患者最關心的問題是:「我該如何照顧自己?多久能恢復正常生活?」本文將從 傷口護理、飲食建議、活動限制 到 長期追蹤 全面解析,幫助您安心度過恢復期!
一、手術後「當天到1週內」的關鍵護理
1. 導尿管與排尿觀察
導尿管通常留置2-5天(雷射手術時間較短),目的是讓膀胱休息。
正常現象:拔除導尿管後,前3天可能出現輕微血尿、排尿刺痛或尿急感。
危險警訊:若尿液完全鮮紅、有血塊或完全無法排尿,請立即回診!
2. 傷口與疼痛管理
雷射手術優勢:無體表傷口,僅尿道內微小修復處。
止痛策略:
口服止痛藥(如普拿疼)可緩解不適,避免含阿斯匹靈藥物(可能引發出血)。
3. 飲食與水分攝取
多喝水:每天2,000-2,500cc,幫助沖洗尿道、預防感染(但睡前2小時限水,減少夜尿)。
飲食禁忌:
避免酒精、咖啡因、辛辣食物(刺激膀胱)。
多吃高纖蔬果(如木瓜、菠菜)預防便祕(用力排便可能誘發出血)。
二、術後「1週到1個月」的生活調整
1. 活動與運動建議
可進行:散步、輕度家務、辦公室工作(術後1週逐步恢復)。
絕對禁止(至少1個月):提重物(超過5公斤)、騎腳踏車、久坐沙發(壓迫會陰部)。
激烈運動(如跑步、游泳、重訓)。
2. 性行為與生育規劃
恢復時間:術後4-6週可嘗試性行為,但需溫柔避免碰撞。
逆行性射精:精液可能流入膀胱而非排出(無害,但計劃生育者需預先冷凍精液)。
3. 追蹤檢查時程
第1週:回診確認排尿狀況,檢查是否有殘餘尿。
第1個月:尿流速測試、評估膀胱功能。
三、長期恢復(1個月後)與保養重點
1. 排尿功能逐漸穩定
多數患者術後1-2週尿流變強,但「完全穩定」需1-3個月。
夜尿改善:約80%患者3個月內夜間排尿次數減半。
2. 預防復發的終極守則
避免憋尿:每3-4小時排尿一次,即使沒尿意也要排空。
控制體重:BMI超過27者,攝護腺復發風險增加2倍。
定期追蹤:每年1次泌尿科檢查,監測殘餘尿量與症狀。
四、術後「常見併發症」與應對方式
症狀 | 正常範圍 | 何時該就醫? |
---|---|---|
輕微血尿 | 持續3-5天,顏色漸淡 | 血尿超過1週或出現血塊 |
排尿刺痛 | 術後2週內間歇發生 | 合併發燒、畏寒(可能感染) |
暫時性尿失禁 | 咳嗽漏尿持續2-4週 | 超過2個月未改善 |
尿道狹窄 | 發生率約3%-5% | 尿流突然變細、排尿費力 |
五、患者真實經驗分享
案例1:65歲張先生(雷射手術)
「術後第2天就出院,第3天帶孫子去公園散步。現在每晚只起床上1次廁所,後悔沒早點開刀!」案例2:58歲陳先生(傳統TURP)
「住院7天雖然較久,但3年來沒復發,健保給付減輕經濟壓力,適合我的需求。」
六、醫師的3個貼心叮嚀
別輕忽「小症狀」:即使輕微發燒或排尿不順,也要立即聯絡您的醫師。
戒菸加速恢復:吸菸者尿道修復速度比非吸菸者慢30%,術後3個月是戒菸黃金期!
心理調適很重要:短期不便是為了長期生活品質,超過90%患者術後表示「值得」。
結語:耐心照護,換回順暢人生!
攝護腺手術的恢復期就像「讓膀胱重獲新生」,初期可能稍有不適,但只要遵循醫囑,多數患者1個月後就能感受顯著改善。
※ 貼心提醒:本文為一般性建議,實際照護方式請以主治醫師指示為準。
有任何疑問請留言,也歡迎到我的粉絲專頁: 小泌鋒嗡嗡嗡 留言或私訊,我會盡快回覆您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