泌尿科醫師帶你快速掌握最新治療選擇
隨著醫療科技進步,攝護腺肥大手術已從傳統電刀刮除發展到多種微創療法,大幅降低出血風險與恢復時間。本文介紹三種新興療法:UroLift攝護腺拉開術、Rezum水蒸氣消融治療,以及較具爭議的攝護腺動脈栓塞術,幫助患者根據自身狀況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。
一、UroLift攝護腺拉開術:不切割組織的快速解方
原理與特色
UroLift利用微型植入物(類似小夾子)將壓迫尿道的攝護腺組織「拉開」,擴大尿道空間,改善排尿症狀。全程透過內視鏡操作,無需切割或汽化組織,因此能保留性功能與射精能力。
優點
門診即可完成:局部或舒眠麻醉,手術時間約30分鐘,術後最多僅需觀察一天,或當天回家無需住院。
副作用極低:出血少、不影響性功能,適合重視生育或性生活的患者。
恢復快速:隔天可恢復日常活動,無需長期留置導尿管。
缺點與限制
費用較高:多需自費,單次療程約16-30萬元。
長期效果待觀察:研究顯示5年內症狀改善穩定,但超大腺體(>80克)可能需搭配其他療法。無法收集檢體:若攝護腺特異抗原PSA異常,無法檢驗是否有癌細胞
適合對象
中輕度攝護腺肥大(腺體體積30-80克)。
高齡、麻醉風險高或需持續服用抗凝血藥物者。
二、Rezum水蒸氣消融治療:高溫蒸氣縮小腺體
原理與特色
Rezum透過尿道內視鏡,將攝氏103度的水蒸氣注入攝護腺組織,使增生細胞壞死並逐漸萎縮,3-6個月後尿道空間自然擴大。
優點
無傷口、低麻醉風險:可局部麻醉執行,適合心肺功能不佳者。
保留性功能:對勃起神經與射精功能影響極小。
缺點與限制
費用較高:多需自費,單次療程約16-20萬元。
效果延遲:需等待數月才能感受明顯改善。
暫時性症狀加劇:術後1-2週可能出現排尿灼熱感或頻尿。
適合對象
中度肥大(腺體體積30-80克)。
合併慢性病(如心臟病、糖尿病)的麻醉高風險族群。
三、攝護腺動脈栓塞術:非主流選擇的爭議療法
原理與現況
此療法透過血管導管阻斷攝護腺的供血動脈,使腺體缺血萎縮。雖屬微創,但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目前不推薦,仍為「研究階段」之選項,原因包括:
療效不穩定:僅30-50%患者症狀顯著改善,且可能復發。
潛在風險:可能誤栓其他器官血管,導致直腸或膀胱缺血。
缺乏長期數據:國際研究顯示5年後再治療率高於雷射手術。
現行建議:僅建議用於「無法接受麻醉」或「其他治療均失敗」的特殊案例,需經醫病充分討論後審慎評估。
四、三大療法綜合比較表
項目 | UroLift | Rezum | 動脈栓塞術 |
---|---|---|---|
手術時間 | 30分鐘 | 15-30分鐘 | 1-2小時 |
麻醉方式 | 局部/舒眠麻醉 | 局部麻醉/舒眠麻醉 | 局部麻醉 |
住院需求 | 短期或無需住院 | 短期或無需住院 | 通常需住院1天 |
症狀改善速度 | 立即(1-2天見效) | 延遲(3-6個月最佳) | 數週至數月 |
性功能影響 | 幾乎無 | 幾乎無 | 因人而異 |
復發率 | 5年內約10-15% | 5年內約15-20% | 5年內約30-40% |
健保給付 | 全自費 | 部分給付 | 全自費 |
五、醫師的選擇建議
優先考慮UroLift攝護腺拉開術:若希望快速恢復、重視性功能,且預算充足。
Rezum水蒸氣消融治療:若需持續服用抗凝血藥物或無法承受傳統手術風險。
攝護腺動脈栓塞術暫不建議:除非其他治療均不可行,且經專業團隊評估。
結語:與醫師共商最佳解方
每種療法皆有適用情境,建議就診時提供「用藥紀錄、共病史、性功能需求」等資訊,搭配超音波與尿流速檢查,量身制定治療計畫。及早行動,重拾順暢排尿與優質生活!
※ 提醒:本文為衛教資訊,實際治療需經醫師評估。最新技術進展可參考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公告。
有任何疑問請留言,也歡迎到我的粉絲專頁: 小泌鋒嗡嗡嗡 留言或私訊,我會盡快回覆您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