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4月2日 星期三

泌尿道結石如何治療?方式比較與選擇建議

 


從自然排出到手術,醫師教你挑對方法擊退結石!


一、治療策略大方向:取決於結石「大小、位置、症狀」

醫師會根據以下三關鍵制定治療計畫:

1. 結石大小:
  • <0.5公分 → 自然排出機會高
  • 0.5-2公分 → 震波碎石或內視鏡
  • 2公分 → 需手術
2. 卡住位置:輸尿管上段 vs. 腎臟 vs. 膀胱

3. 症狀嚴重度:是否合併感染、腎功能惡化?




二、六大治療方式全解析

1. 自然排出(保守治療)

  • 適用對象:<0.5公分、無感染、腎功能正常者
  • 怎麼做:
    • 每日喝水量達2000c.c.,尿液維持清澈
    • 配合藥物:α阻斷劑放鬆輸尿管、止痛藥
    • 適度活動或跳躍(如跳繩)幫助結石移動
  • 成功率:70-80%可於2-4週內排出
  • 注意:需每週追蹤X光或超音波,失敗則改其他治療

2. 體外震波碎石(ESWL)

  • 原理:從體外發射震波聚焦擊碎結石,免動刀!
  • 適合:腎臟(<2公分)或輸尿管上段結石(<1公分)
  • 優勢:門診完成、恢復快(隔天可上班)
  • 限制:
    • 肥胖者、胱胺酸結石效果差
    • 可能需多次治療(平均1.3次)
    • 30%患者有暫時性血尿

3. 硬式輸尿管鏡碎石術(URS)

  • 做法:從尿道進入輸尿管,用雷射粉碎結石
  • 適合:輸尿管中下段結石、體外震波碎石失敗者
  • 優勢:一次清除率高達90%、可同時處理狹窄
  • 術後不適:
    • 需置放雙J管1-2週(可能腰酸、頻尿)
    • 血尿約3-5天

4. 軟式輸尿管鏡手術(RIRS)

  • 做法:使用「可彎曲內視鏡」深入腎臟,搭配雷射擊碎結石並取出
  • 適合:腎臟內複雜結石(尤其下腎盞)、硬鏡無法到達的彎曲部位
  • 優勢:
    • 無傷口、可處理2-3公分腎結石
    • 經身體自然開口進入(尿道),不需穿刺,出血風險低
  • 限制:
    • 需自費特殊耗材(約8~16萬元)
    • 結石過大需分次手術

5. 經皮腎造廔取石術(PCNL)

  • 做法:從背部打2cm小洞,用腎鏡擊碎大結石
  • 適合:>2公分腎結石、鹿角結石
  • 優勢:大結石清除率最高(95%),健保給付,費用較低
  • 風險:出血機率約5%、需住院3-5天

6. 傳統開腹手術(極少用)

  • 僅用於:異常解剖構造(如嚴重脊椎側彎)、合併需開刀治療的疾病、無法以上述方式治療的結石
  • 缺點:傷口大、恢復期長(現已多被內視鏡取代)



三、常用治療方式比較表

治療方式比較表



四、軟式輸尿管鏡三大優勢與考量

👍 優勢

  • 靈活深入死角:可彎曲270度,清除腎臟下盞結石
  • 高安全性:結合雷射、可彎輸尿管導引鞘與取石網,避免組織損傷
  • 無體外傷口:從尿道自然孔道進入,術後當天可下床

🤔 自費考量

  • 需使用「一次性軟式鏡」與「一次性取石器械」,費用較高
  • 若結石過大(>3公分),可能需合併震波碎石等其他方式



五、選擇治療的三大關鍵問題

就診時可與醫師討論:

  • 「我的結石用哪種方式清除率最高?」
    • 例如:2公分腎結石→軟式輸尿管鏡 vs. 經皮腎造廔,成功率相近但恢復期差3倍
  • 「治療後的不適感會持續多久?」
    • 軟式輸尿管鏡:血尿1-2天;經皮腎造廔:腰痛約1週
  • 「我的健康狀況適合嗎?」
    • 凝血功能異常者優先選軟式輸尿管鏡(出血風險低)




六、術後照護重點


手術後特別注意:

    術後1週避免劇烈運動(防止雙J管移位)
    多喝水預防感染

長期追蹤:
    術後1週需以X光或超音波確認無殘留碎石




醫師小叮嚀

沒有最好的治療,只有最適合的選擇!


軟式輸尿管鏡讓腎結石治療更精準,但非萬能!大結石仍需搭配其他療法。

根據結石特性與個人狀況,與醫師充分討論,才能安全、有效地告別結石!


與醫師討論「結石特性經濟負擔恢復期」三大面向,找到最適合您的結石剋星!



有任何疑問請留言,也歡迎到我的粉絲專頁: 小泌鋒嗡嗡嗡 留言或私訊,我會盡快回覆您。



沒有留言: